处理中...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幼儿网>爸妈>入园>专家解析:孩子应不应该全托

专家解析:孩子应不应该全托

字号:   编辑:霞头  更新时间:2011-03-31 03:16

前言:目前随着生活中各种物质品的大幅度提高,父母们的经济压力也随之增大,所以更是无暇照顾自己的宝宝,而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年龄已高,很多的时候都不得不考虑对孩子们采取全托,但是又担心孩子们会受到伤害,那么对于小孩子们究竟应不应该全托呢?

  张阿姨打来电话,咨询关于宝宝全托的问题。张阿姨今年70多岁了,有一个4岁的外孙女,由于张阿姨的女儿和女婿都在外企工作,经常出差,所以无暇照顾孩子,而张阿姨和老伴又年事已高。无奈之下,只好将孩子全托,孩子在全托的第一个星期回到家后,张阿姨发现孩子瘦了,无精打采的。第二个星期情况差不多。为了不让孩子有被抛弃感,张阿姨中间偶尔会接孩子回家住一个晚上。孩子的妈妈也给孩子买了好多小礼物。在送女儿去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对她说,从今天开始,每天数一个手指头,数到第五个手指头的时候,妈妈就来接你了。

  张阿姨希望通过我们了解全托到底好不好,对孩子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将来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带着张阿姨的问题,我们采访了幼教方面的有关专家。专家表示,孩子能不全托尽量不要全托。如果家长实在有困难,建议要为孩子挑选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

  尽量不让孩子全托

  入园须知全托制度的设计是为了满足成人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幼儿利益的最大化。

  学前教育学博士王银玲说,从全托制度的设计来说,它本身不是出于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而是为了满足成人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全托的弊端是非常难以克服的。它最大的弊端就是难以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这将会影响到婴幼儿的身体发展、语言发展及情感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在家庭养育环境中,大人和婴幼儿的比例最起码是11,即一个大人照顾一个婴幼儿。而在集体教育机构中,很难达到这么高的师幼比(老师和幼儿的比例)。一般情况下,是一个老师照顾510个孩子,这很难充分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需要。比如从孩子的身体发展来说,大人带着孩子玩儿,孩子可以自由地奔跑,大人在后面跟着,既不容易出危险,孩子又锻炼了身体。但是在集体教育机构里,考虑到安全、便利、秩序等因素,老师会限制幼儿的活动。担心孩子磕着碰着,所以会尽量让孩子从事一些安静的活动,或者是集体一致的活动。

  追求安全会限制幼儿的自由活动,而追求便利,老师必须简化一些照料的工作。比如小女孩不能留太长的头发,十几个孩子都梳长发,老师根本忙不过来。

  全托让孩子感觉被抛弃

  全托是把双刃剑,虽然解决了家长的难题,却对孩子的心理、性格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幼教专家认为,从心理上来说,36岁的孩子判断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很低,孩子不会明白家长很忙是什么感觉,孩子会认为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看着日托的孩子的爸爸妈妈来接孩子回家,而自己却不行,从而产生一种被抛弃的心理,在亲情上会产生疏离感。从性格上来说,孩子的成长是通过与家庭、幼儿园及社会周围环境的互动完成的。全托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在一起,与家庭及社会环境接触很少。

  全托孩子的自理能力、独立性是被逼出来的

  对于很多人认为的全托的孩子独立性强、自理能力强的看法,幼教专家认为,这是孩子在寄宿制的情境中,被迫在这么幼小的时候做很多的事情。

  在很多同龄人还做不到的时候,他们在被迫的状态下做到了,但内心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所以孩子是很吃力的,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大的。可能是牺牲了孩子的情感发展和内心安全感的发展,以及孩子如何理解社会,如何理解成人对待自己,会有一种被抛弃感,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有一个孩子,父母工作特别忙,好多天以后才去接孩子,他看见爸爸妈妈后,不喊爸爸妈妈,这是他内心在报复。

  13岁的孩子尽量不要全托,那样会破坏宝宝内心的安全感。

  入园指导如果家长确实无暇照顾宝宝,那么一定要为宝宝挑选一所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机构。因为这个时候全托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个幼儿园中老师的素质。在幼教领域有一句俗话,关起门来就是良心活儿。爸妈要考察照料者是不是爱孩子,是不是很有耐心,尤其是重复做事情的时候。很多幼儿园都有母婴教室,家长可以周六日带着孩子来一个小时,参加亲子园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家长可以去感受老师整体的素质。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经过以上专家们的解析可以看出,对于小孩子们最好还是不要全托的好,虽然全托能够对孩子们尽快的建立独立性比较有帮助,但是也很有可能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但愿妈妈们都能够慎重考虑!

—相关话题—
—相关评论—

日常生活儿歌大全儿童故事儿童游戏
入园亲子早教疾病营养
儿歌童谣 儿童小游戏 湿疹症状 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大全 儿歌大全

中国幼儿网,孩子的七彩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