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引言:五一劳动节前,宝宝突然和我要洗衣服,我问她干什么,她不告诉我,后来自己悄悄的在自己的小房间里洗自己的小袜子,我和老公在门外看了很久,孩子笨手笨脚的学着洗衣服的样子,泡沫溅到了宝宝的头上,宝宝自己开心的笑,我们也笑,宝宝长大了。通过本次幼儿园优秀教案让幼儿对劳动感兴趣,培养幼儿的家庭劳动意识。
五一劳动节幼儿园教案:五一劳动节引发的家庭劳动大战(幼儿园教案)
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逐步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指导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那么父母应怎样指导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呢?
1、自己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父母不应把孩子的事情都包下来,而应该指导和督促孩子以自己的劳动来解决,让孩子每天洗袜子、洗手帕的习惯。替换下来的衣裤,除大件难洗的、质料高档的外,一般也应由孩子自己动手洗。这些必要的劳动,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对于整天进行紧张学习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调节,可以使大脑得到很好的休息。同时,这种看似轻微的劳动,对孩子的意志也是一种锻炼。
2、自己的生活让孩子自己料理。父母要指导孩子凡自己生活过的角落都要及时动手整理。早晚让孩子自己叠被、摊被;做完手工作业,要孩子把剪在桌上、地上的纸屑、木屑及时打扫干净;自己用的痰盂自己倒等等。通过这些简单的劳动,可以养成孩子爱整洁、生活有秩序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的形成,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3、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共家务劳动。孩子除了料理自己的生活之外,父母还应让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共家务劳动,让孩子在为家庭其他成员服务中出一点力。如在洗衣机旁给家长作个帮手;在父母下班较晚的情况下淘米烧饭;在家里扫扫地、拖拖地板;对有兴趣的孩子还可以让他们学学烧菜技术等等。这种为家庭履行义务劳动的习惯,对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的劳动,关心父母的品质是大有益处的。而这种品质正是孩子独立生活所必须的。
家庭教育有四大误区
家庭劳动启蒙教育的不足及扭曲是导致孩子懒惰习气产生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家庭劳动启蒙教育存在四大误区。
误区一:鄙视普通劳动者。一些家长经常这样教训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出息,就让你去扫马路、当工人!”于是,在孩子心目中,普通的体力劳动就成了“下贱”的代名词。
误区二:“孩子太小,与劳动无关”。孩子回到家里,想做点儿事情,妈妈却说:“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别给我帮倒忙,不用你插手!”不少父母总觉得“劳动”离孩子太远,无意之中挫伤了孩子参与劳动的兴趣。
误区三:把劳动当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父母们总会这样教导:“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用你做!”在一些家长看来,只有学习好,才是将来“成才”的惟一条件。
误区四:“现在生活富裕了,没有必要让孩子劳动”。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每周的值日成为他最头疼的事情。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用钱雇同学帮自己干,干一次给2元。当被老师发现并提出批评时,他却振振有词:“我们家的活儿都是保姆干,我爸说了,咱家有钱,这些活儿用不着自己干!”花钱可以雇人干活,却剥夺了孩子的劳动体验。
儿歌童谣 儿童小游戏 湿疹症状 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大全 儿歌大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