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原因:8月的海边正是旅游的好时期,晚上抓螃蟹更是更好的活动。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引导孩子对音乐的感受与兴趣,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爱好。
活动目标:知道音乐变化的时候,教师就以体态提示他们做出与音乐相匹配的动作,随音乐合拍地做出“跳舞、吐泡泡、挠痒痒”动作,在做螃蟹横行、躲藏动作时,不影响同伴。
活动准备:剪辑音乐,加入捉螃蟹的音乐,自制一只螃蟹网。
活动过程:
1、 创编、学习a段音乐。
(1) 指导语:哎唷,哎唷,(老师做挠痒痒动作)我怎么了?
(2) 幼儿从不同方位创编多种“挠痒痒”的动作。
(3) 指导语:我们想一个办法,把动作做得整齐一些,好看一些。(引导幼儿拍两下手,再挠痒痒。)
2、 学习b段动作。
(1) 指导语:你们见过螃蟹吗?看,我是一只大螃蟹。螃解有很多脚,你们有吗?伸出一只脚,动一动。
(2) 指导语:“螃解的小脚可多了,这儿还有一只,(教师示范伸出一只脚)它可以怎么动?”
3、 创编、学习c段动作。
(1) 指导语:螃蟹最喜欢在河里干什么?提议:我们一起来吹个大泡泡吧。
(2) 指导语:螃蟹是怎样走路的?幼儿示范后,大家站成散点学习螃蟹横行的动作。
4、 听音乐完整练习动作。
(1) 指导语:大家听好音乐,看着老师我们一起来跳个螃蟹舞。
(2) 指导语:螃蟹还可以对着谁吐泡泡呢?引导幼儿练习吐泡泡动作,注意提醒幼儿看着对面的小伙伴做吐泡泡动作。
(3) 在教师带领下再次练习动作。
5、倾听并感受尾声音乐。
(1) 指导语:小螃蟹在河里玩得正高兴,忽然,谁来了,他来做什么呢。幼儿倾听捉蟹音乐。
(2)指导语:螃蟹和捉螃蟹的人分别在什么地方?教师手执网,跑到椅子后问幼儿:“我跑到这里,你们应该往哪儿躲呢?”
6、散点站位,听音乐完整做动作。
(1) 教师向幼儿交待:在转换动作时,教师会用体态提示,并做两个体态提示动作。
(2) 做完后教师小结,提醒在躲闪时不碰撞别人。
(3) 再次听音乐完整做动作。
优秀教案推荐
制作螃蟹
活动目标: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学习用各种材料,多种方法制作螃蟹。
活动准备:范例螃蟹(蜡笔螃蟹、纸螃蟹、橘子皮螃蟹)、剪刀、纸、蜡笔、毛巾、牙签、泡沫、火柴(作酒精)
活动难点:边探索边操作。
活动重点:用各种材料制作螃蟹。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
师:这里有几只特制的螃蟹,我们一起看看是用什么做成的?
二、逐一讲解
1、图画这是我用蜡笔画的。
2、纸蟹这是用什么做的?(纸做的)
3、看这是我用什么做的?(橘子皮)
三、示范橘子皮螃蟹
取一块完整的橘子皮,剪一个椭圆形的身体,两只像剪刀一样的大钳,八条由粗到细的腿,用火柴做眼睛。(以上分别用牙签 固定)
四、幼儿制作
自己选择是画呢,是折呢,还是用橘子皮制作呢?
鼓励幼儿尝试新的-橘子皮制作
五、讲评
1、展示个别作品
2、肯定每个幼儿的进步、成绩。
3、分类
青灰色(生)放于水塘里。 熟的放一盘招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