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名称:清明节放风筝吧!(幼儿园清明节教案)
教案前言:清明节除了插柳,祭祖,扫墓外,还有一件小朋友们很喜欢的活动,那就是放风筝,听说清明节放风筝有着特殊的意义:古人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通过本次教案让孩子们又更多的了解了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教案目标:
1、培养幼儿放风筝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活动能力。
2、让幼儿了解风筝的种类及结构。
教案准备:各种类型的风筝各一个。
教案过程:
1、让幼儿猜谜语:风筝。引出活动主题。
2、教师启发提问:
①小朋友放过风筝没有?你的风筝是什么样的?
②除了自己的风筝外,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老鹰、燕子、蜻蜒、金鱼、五星等)
3、出示各类风筝让幼儿欣赏。如鸟形风筝:仙鹤;虫形风筝:蝴蝶;水族风筝:金鱼;人物风筝:孙悟空 ;器物风筝:宫灯;变形几何图形风筝:五角星等。
①教师边出示各类风筝边让幼儿观察它们的色彩、结构,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②让幼儿了解风筝的制作材料(纸、竹等)和制作方法(扎、糊、绘画),并自制一个风筝。
4、游戏“放风筝”,让幼儿体验放风筝的乐趣,锻炼跑的能力。玩法:
幼儿成四路纵队在场地上站好,在50米跑道上进行放风筝接力赛。教师发出信号后,四队排头手拉风筝线 往前跑,跑回时将风筝线交到第二个幼儿手中,第二个幼儿拿准风筝线后接着跑,如此接力,直到每队的幼儿 都参与一遍,以先跑完的一队为胜。游戏反复进行。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喜欢风筝自由自在的感觉,风筝用细竹扎成骨架,再糊以纸或绢,系以长线,利用风力升入空中。传统的中国风筝技艺包括“扎、糊、绘、放”四种技艺,“扎”即要达到对称,左右吃风面积相当,又包括:选、劈、弯、削、接;“糊”即要保证全体平整,干净利落,又包括:选、裁、糊、边、校;“绘”即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又包括:色、底、描、染、修;“放”即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又包括:风、线、放、调、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