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幼儿网>爸妈>入园>小小幼儿园折射社会现象(国庆节幼儿入园教育)

小小幼儿园折射社会现象(国庆节幼儿入园教育)

字号:   编辑:霞头  更新时间:2011-09-19 03:11

前言:现在的小孩子也许是受家长及周围人的熏陶,居然懂得如何讨好自己的长辈与周边的小伙伴,这种社会现象不知道是一种好的还是坏的,以下就让们来共同的讨论下吧,看看应该教育孩子!

  最近,在浏览一些幼儿教育论坛时,发现有一个话题讨论很热烈,说的是一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用食物玩具去巴结老师,或者去讨好其他小朋友,以期引起老师的其他小朋友的好感。

  一些家长对幼儿的这种社会化行为既好笑又担忧。好笑的是孩子竟然这么会耍小聪明,担忧的是孩子的这种社会化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其成长?入园指导

  一些参与讨论的准专家型的家长认为,幼儿在幼儿园里对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讨好行为,一方面是其受社会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其心智逐步成熟的体现。这是一个自然的现实,家长们大可不必紧张。

  有着一线幼教实践经验的专家认为,幼儿行为过早社会化,大背景是社会环境,关键因素在于家庭教育方式的缺失,这种社会化的行为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诸多不利:

  一是不利于幼儿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过早让孩子接触社会行为,会让孩子的人生观过早染上金钱至上的色彩,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是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正常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幼儿交往的过早社会化,无助于引导孩子学习掌握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过于功利化的社会交往,有其客观存在的一面,但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起到的负面作用可能更大,不对孩子的功利交往方式进行及时纠正,将不利于其成长。

  如何引导幼儿有学习交往走上一个正途,专家认为,应该多方面下手,以期起到根本的引导作用:

  家长首先要以身做则,在家庭教育中正确引导孩子的言行。的确,幼儿在幼儿园的行贿讨好行为有社会影响因素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在其中扮演着更为关键的推波助澜作用,一些家长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以社会阴暗的一面说事,或者在日常家庭行为中毫不忌讳地进行厚黑行为,这也直接影响了幼儿的行为判断标准。

  因而,家长日常的生活中,一方面要规避功利交往在孩子眼前出现,另一方面则更要以正确的言行来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社会交往意识。入园须知

  其次,要注重家园共育的作用,如发现幼儿功利交往行为有强化的趋势,家长一定要注意和老师相互配合,要注重幼儿园正规教育。有的时候,老师的教育比家长的苦口婆心的说教更为有效。只有家园共同下功夫,才能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社会交往观。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在进步,目前幼儿的智商也有了普遍性的提高,尤其是孩子们的效仿能力,但愿做为长辈的人都能够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们远离那些不良的习惯!

—相关话题—
—相关评论—

日常生活儿歌大全儿童故事儿童游戏
入园亲子早教疾病营养
儿歌童谣 儿童小游戏 湿疹症状 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大全 儿歌大全

中国幼儿网,孩子的七彩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