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幼儿网>爸妈>入园>入全托给孩子怎样的感觉

入全托给孩子怎样的感觉

字号:   编辑:喜洋洋  更新时间:2011-06-02 09:52

   前言:给孩子选择日托与全托的时候家长应该怎样,有时候家长让孩子强制性的帮助孩子选择幼儿园的形式的时候,不知道家长有没有设身处地的为孩子考虑一下呢,孩子对于您给选择的教育形式是否满意呢?下面就是因此而引发的问题。      

全托的孩子自理能力强、独立性强是在“不得不”的情境下形成的。

对于很多人认为的全托的孩子独立性强、自理能力强的看法,王银玲认为,这是孩子在寄宿制的情境中,被迫在这么幼小的时候做很多的事情。在很多同龄人还做不到的时候,他们在被迫的状态下做到了,但内心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所以孩子是很吃力的,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大的。可能是牺牲了孩子的情感发展和内心安全感的发展,以及孩子如何理解社会,如何理解成人对待自己,会有一种被抛弃感,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有一个孩子,父母工作特别忙,好多天以后才去接孩子,他看见爸爸妈妈后,不喊爸爸妈妈,他内心在报复。

全托制度的设计是为了满足成人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幼儿利益的最大化。

“  能不让孩子全托尽量不要全托。”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博士王银玲说。

从全托制度的设计来说,它本身不是出于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而是为了满足成人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全托的弊端是非常难以克服的。它最大的弊端就是难以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这将会影响到婴幼儿的身体发展、语言发展及情感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在家庭养育环境中,大人和婴幼儿的比例最起码是1:1,即一个大人照顾一个婴幼儿。而在集体教育机构中,很难达到这么高的师幼比(老师和幼儿的比例)。一般情况下,是一个老师照顾5到10个孩子,这很难充分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需要。担心孩子磕着碰着,所以会尽量让孩子从事一些安静的活动,或者是集体一致的活动。

追求安全会限制幼儿的自由活动,而追求便利,老师必须简化一些照料的工作。比如小女孩不能留太长的头发,十几个孩子都梳长发,老师根本忙不过来。

●1到3岁的孩子尽量不要全托,那样会破坏宝宝内心的安全感。

从孩子一出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孩子与其他人、社会关系的一个雏形。所以,童年期的亲子关系会影响到将来孩子跟社会和其他人的关系。幼儿教育

如果家长不得已需要全托,那么,等孩子大些全托要好于小时候。大点儿的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有所增强,大小便能够自理,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而且内心的安全感已经建立起来。太幼小的孩子(三岁以下的孩子),尽量不要全托。因为太幼小的孩子,他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越独特,越个别化。为了照料到孩子个别化的需要,这需要成人充分地去关注并敏感地做出回应。

全托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河西区第26幼儿园园长张静妍认为,全托是把双刃剑,虽然解决了家长的难题,却对孩子的心理、性格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从心理上来说,3到6岁的孩子判断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很低,孩子不会明白家长很忙是什么感觉,孩子会认为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看着日托的孩子的爸爸妈妈来接孩子回家,而自己却不行,从而产生一种被抛弃的心理,在亲情上会产生疏离感。从性格上来说,孩子的成长是通过与家庭、幼儿园及社会周围环境的互动完成的。全托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在一起,与家庭及社会环境接触很少。幼儿网

在全托之前,家长一定要考察幼儿园的老师是不是有耐心,尤其是重复做事情的时候。

如果家长确实无暇照顾宝宝,那么一定要为宝宝挑选一所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机构。因为这个时候全托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个幼儿园中老师的素质。在幼教领域有一句俗话,关起门来就是良心活儿。爸妈要考察照料者是不是爱孩子,是不是很有耐心,尤其是重复做事情的时候。很多幼儿园都有母婴教室,家长可以周六日带着孩子来一个小时,参加亲子园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家长可以去感受老师整体的素质。幼儿教育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专家表示,孩子能不全托尽量不要全托。如果家长实在有困难,建议要为孩子挑选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因此我们建议家长不要随意的给孩子选择全托幼儿园,家长们不要忽视了这些对孩子的影响。

—相关话题—
—相关评论—

日常生活儿歌大全儿童故事儿童游戏
入园亲子早教疾病营养
儿歌童谣 儿童小游戏 湿疹症状 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大全 儿歌大全

中国幼儿网,孩子的七彩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