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幼儿网>爸妈>入园>家规与园规冲突怎么办?(宝宝入园指南)

家规与园规冲突怎么办?(宝宝入园指南)

字号:   编辑:  更新时间:2010-05-10 04:20

引言:孩子在家有家规,在幼儿园也有相关的规定和规范,然而当园规和家规发生冲突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们该如何解决呢?如何同孩子解释呢?如何培养一个守规矩的好宝宝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和老师、父母探讨一下,让大家能正确认识到这些规矩。

     家长会碰到这样的困惑:万一幼儿园的规矩和家里的规矩发生冲突该怎么办呢?儿童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应配合幼儿园为孩子立规矩。调查显示,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是不会对规矩灵活运用的,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其他可以选择。有人曾作过调查:让3岁以下(含3岁)的孩子根据颜色来区分物体,结果只有3岁的孩子完成任务,接着当要求3岁的孩子按照形状来区分物体时,结果他们仍然以颜色来划分区别。只有到了4岁以后,孩子才能逐步改变认知的角度,对事物的判断具有灵活性。 
    家长必须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幼儿园不允许孩子带食物人园,家长就不必再为此犯规。甚至连糖果都不要让孩子带进幼儿园。 
    家长必须弄清,家庭规矩与幼儿园规矩冲突在哪里。例如,晚上有父母需要看的电视节目,孩子跑来关掉电视,他们会说:“现在该休息了,幼儿园老师说晚上不要看电视,早点睡觉。”这时家长应告诉孩子,规矩对成人和孩子是不同的。儿童教育专家重申,家长必须和幼儿园齐心协力,根据幼儿园的要求,让孩子按规矩办事。 
    规矩给孩子们一种安全感和界限感,这会帮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期盼的,什么是不可能达到的,并且自律自己的行动。规矩为孩子们更好地走向世界作好准备。

 

中国幼儿网教你4招培养规矩宝宝

1、平时教养态度的不一致性

宝宝从出生到3~4个月大,就会开始模仿大人的行为与动作;比如:妈咪吐舌头,宝宝也会学着吐舌头,此属于‘看不见的模仿’,意即宝宝看不见自己的动作,待宝宝再大一点,就会出现‘看得见的模仿’,如:向爸妈挥手,宝宝可看见自己的手部动作。

因此父母在引导孩子学习规矩时,应避免‘说一套,做一套’,比如:要求孩子吃饭时能乖乖坐好,自己却边用餐边看电视;要孩子早点睡觉,自己却晚上看电视到深夜……,都是不良示范。除此之外,也应避免前后说法不一致,如:妈咪告诉宝宝,用餐前应洗手,但是带宝宝外出用餐时,却忘了要洗手,会让宝宝混淆到底该不该做这件事。

2、要求是否具体且有连贯性

爸比妈咪在教导孩子规矩时,需注意自己言语表达的方式是否具体且有连贯性,宝宝是否充分了解你的要求,若宝宝根本听不懂你的意思,那么要求他做到,即等同于缘木求鱼。

3、忽略孩子的生理状况

当宝宝身体不舒服或生理有所需求,如:肚子饿、想上厕所……,这时要求宝宝执行该有的规矩,可能会让宝宝无所适从,不知该从何做起。当孩子哭闹或有所需求时,父母应先了解孩子的需求,并适时给予协助,再和孩子约法三章,期许他也能做到爸比妈咪的要求。若孩子已开始哭闹,则建议父母先安抚宝宝的情绪,有时爸妈一抱起宝宝,他们就会停止哭泣吵闹,这是因为皮肤接触可让孩子得到安全感,在生理上会出现让孩子情绪稳定的内分泌,父母也可藉此和宝宝建立良好的依附关系。

4、家庭生活步调改变

大部分的0~4岁宝宝,生活是有其规律性的,如:定时吃、喝、拉、撒、睡,且周遭环境也很重要,当宝宝突然到全然陌生的环境,可能会适应不佳,而导致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比如:宝宝在家很有礼貌,见人会问好,但到了不熟悉的叔叔阿姨家,可能就会忘了必须打招呼。

—相关话题—
—相关评论—

日常生活儿歌大全儿童故事儿童游戏
入园亲子早教疾病营养
儿歌童谣 儿童小游戏 湿疹症状 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大全 儿歌大全

中国幼儿网,孩子的七彩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