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幼儿网>爸妈>早教>让音乐随着孩子“手舞足蹈”

让音乐随着孩子“手舞足蹈”

字号:   编辑:七色笔  更新时间:2010-01-23 05:08

  在音乐伴奏下让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内容是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重要途径。

  1岁宝宝一般能随这音乐节拍而晃动身体或手臂,尤其是当他们听到节奏非常鲜明的音乐时,宝宝身体就会加强这种动作和反应。这时家长要手把手教会宝宝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尽量合拍地做动作,鼓励幼儿主动地用动作反映音乐。

  到了2岁时,宝宝会对节奏鲜明的音乐做出主动的动作反应,可他们是用适合自己身体晃动的速度而不是按音乐的速度来做动作的。由于年龄小,幼儿动作的节奏和速度常比年龄大的儿童或成年人来得快。

   所以,家长要想让2岁幼儿动作和音乐合拍,就得让音乐的速度适应他的动作速度。家长可引导2~3岁的幼儿听音乐,自始至终地重复一个动作,如拍手、踏脚、拍鼓、转手等,能帮助幼儿更快感觉音乐的拍子和动作的关系。

3岁幼儿已基本上能合拍地做动作,家长指导幼儿根据音乐的特点,从身体来反映、表现。如学小兔跳、学小鸟飞、学解放军等。这一阶段的幼儿不仅能听了音乐做律动,还能学习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及舞蹈。

  4岁幼儿的动作能力有所发展,比2~3岁的幼儿更能有效地控制肌肉的活动,动作较灵活、轻松。他不仅对动作本身感兴趣,而且对用动作反映音乐的兴趣更大。此时,要使幼儿知道动作应该和音乐合拍。

5~6岁幼儿的动作基本上完全能与音乐一致。大多数幼儿能感觉到音乐的基本拍率、节奏、力度。因此,做动作时能很快抓住音乐的基本拍率、节奏、力度。随着拍子的快慢或渐慢、渐快,变动自己的动作速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宝宝很早就能感知节拍,会合着音乐拍手、走步,并能随着音乐快慢而改变动作的速度,宝宝听乐曲的能力要比唱准音高、旋律、打出节奏的能力发展得早。幼儿对音乐最先感知的是力度、拍率、速度,也最先形成有关它们的概念,随后再去感知旋律的高低及节奏,最后是曲式。

—相关话题—
—相关评论—

日常生活儿歌大全儿童故事儿童游戏
入园亲子早教疾病营养
儿歌童谣 儿童小游戏 湿疹症状 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大全 儿歌大全

中国幼儿网,孩子的七彩天堂!